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

    枣庄学院国际世界语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21-2025

             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位置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博物馆事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语博物馆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与枣庄学院合作共建的国际性世界语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680平方米,文物储藏室和典藏室面积80平方米,双向通风、全空调环境,是集收藏、展览、陈列、多媒体体验互动、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设有序厅(建馆历程)、柴门霍夫厅、国际厅、中国厅、地方厅、侯志平藏品陈列馆、李士俊纪念馆、学术报告厅、典藏室等。藏品按十大类分类登记收藏。目前已经接收21个国家藏品捐赠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移交藏品共60000余件,其中国家文物3000件,是世界上展陈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世界语博物馆。

    新时代的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世界语博物院立足发展实际,以展示世界语文化传承世界语文明”为宗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社会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推动世界语事业高质量发展,担当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使命任务、推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世界语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重点工程,是未来五年世界语博物馆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部行使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对文博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不断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对世界语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不断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握世界语博物馆发展性特征和方向社会服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现世界语博物馆高标准发展为主线,完善世界语博物馆体系,全面提升世界语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世界语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建设具有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文化馆。

    二、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为基本遵循,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五年发展构建2021-2025年世界语博物馆长效发展机制,在博物馆管理运行、藏品管理与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一)藏品管理

    清库建档,摸清家底,建立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机制。拓展藏品来源渠道,丰富藏品种类,增加藏品数量,填补藏品空白,提升藏品档次,做好藏品归档、整理工作。做好对藏品的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完成世界语博物馆藏品图片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设网上数字博物馆,方便国内外广大世界语者查询世界语资料。

    (二)展览陈列

    树立全球视野,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推出高水平临时展览。优化展览内容,使临时展览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提升,以展览工作带动博物馆其他业务发展。

    (三)文物保护

    立足本馆实际,加强交流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文物修复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做好纸质类藏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健全藏品保存环境标准体系。

    (四)学术研究

    2021-2025年间,成立世界语史研究中心和世界语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完成《孟子》《荀子》《中国历史故事》等图书的编译、出版工作,着手组织世界语专业学生动手翻译《韩非子》。争取把世界语研究列入专项资金,在《枣庄学院学报》上开辟世界语研究专栏,推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世界语博物馆科研能力、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五)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

    面向大、中小学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具有特色的馆藏介绍和馆内导览活动,使参观者了解、接受世界语;加强与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和图书馆、社区的合作,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教育宣传活动,使世界语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增加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节假日开放。

    (六)宣传与交流合作

    加强世界语博物馆宣传推广和横向交流,打造跨领域合作交流平台。选派师生代表参加国内外世界语大会及相关培训,使他们提升视野,扩大知识面;推介我校世界语专业、世界语博物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国内外媒体的合作力度,宣传推介世界语博物馆。促进博物馆与学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

    (七)文化创意

    加强与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力量合作,研发具有世界语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世界语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和社会影响力。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年销售额逐年递增。借助世界语博物馆资源重点开发数字化资源,创造条件开发建设“中国世界语运动数据库”“中国世界语人物数据库”和“世界语文史研究和语言学研究语料库”。

    (八)新馆建设

    组织专业人员到国内外语言类专题博物馆进行考察,完成薛城校区新馆设计、建设和搬迁工作。

    (九)人才培养

    引进5-7名专业人才,加强对专兼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世界语语言专业知识和志愿者的培训。

    、实施内容

    (一)藏品管理

    清库建档,摸清家底,建立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藏品管理制度

    1)加强藏品基础信息建设,完成世界语馆文物信息采集、藏品资料录入工作,建立和完善藏品数据库。

    2)加快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对藏品数据动态维护,合理利用。积极培养文物鉴定、藏品保护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梯队。

    3)完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和藏品管理制度,启用藏品管理系统,确保藏品、库房管理的科学、规范。

    2.丰富藏品种类、充实藏品体系

    充分利用藏品征集经费,树立科学的收藏理念,根据本馆自身使命,制定明确的收藏政策和具有前瞻性、体系化的长远收藏规划,完善征集程序,不断增加藏品数量、提高藏品质量。争取在2025年年底,藏品数量达到10万件(套)以上。

    (二)展览陈列

    树立全球视野,和国外世界语组织合作,策划、引进高水平展览。

    1.策划原创展览

    着力挖掘枣庄文化内涵,结合枣庄市地域文化和馆内藏品特点,与枣庄市、山东省乃至国内外的博物馆开展馆际合作,以世界语文化、历史为题,定期举办馆内或馆际流动专题展览。

    2.全面提升展览品质

    1)逐步开展基本陈列进一步完善工作,完成至少1个基本陈列的优化提升工作。

    2)力争获得1-2项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精品。

    3)加大对展览的宣传力度,提升展览的影响力。

    )学术科研

    成立世界语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建设世界语史研究中心,推动馆藏与相关研究工作,提升本馆的学术科研水平。

    1.强化科研基地建设

    挂牌成立世界语史研究中心,不断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规划期内举办或承办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10-20次。

    2.编制《世界语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申报课题、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强化基础研究

    开展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文物研究、藏品保护、陈列展览、教育传播、社会服务、运行管理等领域基础研究。加强与其它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加强馆藏特色研究

    出版在学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论文集或馆藏文物图录。继续出版枣庄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世界语)系列丛书,培养世界语人才,对外宣传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枣庄市地域文化。

    5.强化图书资料管理利用

    补充完善既往出版图书资料,提高馆藏图书总量。开展藏品图片数据库建设以及馆藏珍贵文献数字化工作,以更好地为世界语者提供档案、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

    以展陈为依托,搭建平台,全面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公众服务意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优化讲解服务,满足公众多元化参观需求。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改进人工讲解服务,优化讲解服务体系。进一步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拓展语音导览内容及形式,为观众提供多语种、多版本、针对性更强的导览内容。提升参观者的观展体验。

    2.深化教育职能、搭建教育合作平台。大力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语文化教育活动;积极策划临展教育活动,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有序推出节庆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持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育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不断完善优化教育功能区,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感;开通语音导览形式,做好公众观展导览服务。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要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并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来。创办具有世界语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世界语博物馆日渐成为公众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和精神文化家园。

    4.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条件,细化服务内容,提供贴心细致的特色“文化”服务;增加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观众的游览体验。

    5.继续深入挖掘本馆资源,充分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推进“文博图书馆”建设,发展“第二课堂”,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面向社会的普及知识讲座及其他社教活动。

    )宣传与交流合作

    加强博物馆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打造跨领域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与国内外优秀媒体合作,多途径、多渠道宣传世界语博物馆。完成在山东省文旅局的备案注册工作,成为国有博物馆,并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与枣庄市博物馆、邹城博物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建立联系,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建共享。

    )文化创意

    加强与山东绿之光文化传媒公司等企业合作,不断摸索、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研发观众喜爱的、具有世界语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世界语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新馆建设

    组织到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北京语言大学数字语言博物馆、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调研考察。组织召开新馆建设研讨会、撰写展陈大纲、收集展陈图文资料、概念化设计方案(招标)、联系专业设计和施工单位、拟定招标书等,早日建成薛城校区新馆。

    )人才培养

    1.壮大、优化博物馆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聘、高端人才考察考核、自主招聘(编外)等多种形式,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鼓励和支持在岗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培养造就适应博物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高管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充满活力、动力、向心力的良好环境,推动世界语博物馆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二)制度保障

    借鉴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前沿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探索建立符合世界语博物馆要求和事业发展方向的机构运行与员工管理机制。

    1.完善安全运行机制

    1)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和要求的落实。

    2)完善并执行常规性文物巡视检查等管理制度,确保库房、展厅及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

    3)完善并执行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开放区域及办公区域人、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4)制定并执行网络安全、危机公关等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2.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1)法人治理机构

    明确理事会的工作机制;以理事会为主导,探索建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依托理事会平台,积极推动与理事会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有关的政府授权和立法保障问题。

    2)体制机制改革

    实行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设置以业务为核心的内设机构序列,创新和完善业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3)制度建设

    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狠抓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加大考核力度,严明考核纪律和奖惩机制。密切联系当前实际,对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制度及时修改、完善或废止,真正实现管理严谨规范,执行有力。

    3.完善用人机制与员工管理制度

    1)以突出主业、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协调有序为原则,对内设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取酬为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赏罚分明、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与人员聘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三)人才保障

    扎实推进世界语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招募人才,力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专兼职人才队伍。

    1.壮大、优化博物馆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聘、高端人才考察考核、自主招聘(编外)等多种形式,引进5-7名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在职进修、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培养造就适应博物馆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3.完善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激励适当、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符合世界语博物馆岗位特点和专业需求的人员聘用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