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首页 > 史海钩沉

    爱因斯坦与世界语因“和平主义”邂逅

      dkea111702.jpg

       来自中山大学的德国籍学者林文礼,为讲坛听众做了一场关于世界语的讲座。 

                                                       南都记者 谭万能 摄

        爱因斯坦与世界语的关联,实际上与20世纪早期的乌托邦、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潮有关。而爱因斯坦本人恰恰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曾说过,“我本人是激进的和平主义者,我甚至会拿起武器捍卫和平”。

        南都讯 语言可能是人类最神奇的智慧结晶。去年这个时候,随着电影《阿凡达》的热映,片中自创的纳威语成为一时经典,大批影迷纷纷自学。实际上,这只是现代社会以来,人类自创的又一种“新语言”。在众多人类创立的语言中,世界语(Esperanto)无疑是创立时间较早,也是至今影响最大的一个。

        昨日,本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协办的第41期小谷围科学讲坛的主题就与世界语相关,来自中大的德国籍学者林文礼(W erner Breitung),为论坛听众作了一场题为《乌托邦与现实: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语》的讲座,这也是爱因斯坦展“对话科学家”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

        曾任世界语大会荣誉主席

        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出于“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的理念,创造了世界语这一国际辅助语言。因其简易、中立、国际等优点,在创立近20年后,逐渐得到国际认可。也就在这个时候,世界语传入了中国,开始就其音译,叫做“爱斯不难读”。

        世界语的先驱者中,有位德国人利奥波德·爱因斯坦。他曾说,“世界语是设立国际语言的最好解决方案”。这句话经常被误会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支持世界语的证据,林文礼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爱因斯坦确实与早期的世界语运动有过关联,并且支持世界语的推广,林文礼说,1923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语协会大会上,爱因斯坦担任了荣誉主席。

        世界语二战前在多国遭禁

        爱因斯坦与世界语的关联,实际上与20世纪早期的乌托邦、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潮有关。“在欧洲很多人将世界语称为工人的拉丁语,就是说工人阶级在没有接受真正的大学教育,或者没有时间在大学学习,也能够用很短的时间很快地学习这样一门很简单的语言。”而爱因斯坦本人恰恰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因为与国际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的关联,二战前,世界语曾在多个国家遭禁。

        全球约100万人会讲世界语

        而二战后,随着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发展和逐渐被认可,世界语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也越来越少。而世界语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得到官方的支持,中国先后于1986年和2004年两次举行全球世界语协会大会。

        现在,全球会讲世界语的人口已达到大约100万,而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达到1000多人。或者这正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样,“一个真正好的思想,在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也许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对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是这样,对曾经的乌托邦理想是这样,对世界语的创立和发展也是这样。

        ■ 现场问答

        推广世界语要自下而上

        提问1:刚刚听到您的演说,我感觉世界语是方便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的共同语言,但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推广世界语?

        林文礼:世界语到底是乌托邦的东西还是说更应该关注它的功能性,是否应该更广泛地被使用。如果我们要真正推广世界语,要有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世界语,使他们认识世界语在实际沟通当中的意义和作用。世界语推广不够,最重要的现实是世界语的使用者还是不够,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

        提问2:既然您说到世界语是这么容易学的语言,而且对于沟通也非常有帮助,我很想问推广世界语的障碍在哪里?

        林文礼:我们知道世界语大概有125年的历史,而且现在的讲者大概是100万人左右。但将世界语的发展和使用者与其他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者相比,其实差距很大。虽然世界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语言,但是作为一个学习者,你根本不知道沟通的对象在何方,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

        ■ 记者手记

        “对话科学家”系列讲座


        勾勒大师肖像


        设想一下,如果未曾有过爱因斯坦,我们现在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现在的生活受惠于爱因斯坦的发现是毋庸置疑的。正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才使得如今光电器件在现在的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6期讲座揭大师面纱

        从2010年11月28日到2011年1月16日,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用连续6期“对话科学家”讲座,对爱因斯坦的生平、科学发现、学术观点传播乃至他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些活动进行了介绍。作为一个旨在搭建公众与科学常识之间桥梁的论坛,我们为何要对爱因斯坦作如此系统的讲座?原因只有一个:祛魅。

        从系列讲座中,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确实是足以担当“二十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世纪之人”等称号的历史人物。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比如幼年的近乎孤僻、比如因为数学不好用了十年才扩展出广义相对论、比如婚姻生活的不顺利、比如对政治的“幼稚”……

        在我们的讲座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尼克劳斯·贝各尔带来了爱因斯坦发现中,至今影响至深的量子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讲述了爱因斯坦在布朗运动方面的发现以及在当今核磁共振技术中的应用;中大年轻的学子廖世鸿则用一种类乎科幻的方式,展现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描述的光速世界;廖世鸿的老师李志兵教授,告诉我们连现在最精确的原子钟,其实也与爱因斯坦有关系。

        培育大师需要环境要素

        另一方面,我们的讲座嘉宾也告诉了听众一个更真实的爱因斯坦。比如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在庆博士,用大量的图片和史料,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生平;而中大另一位外籍学者林文礼则带来一个相对不为人知的领域,作为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还支持过世界语的推广,尽管他本人一辈子讲得最好的都是德语。

        正如方在庆博士讲座中所说的那样,纯就学术成就而言,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足以获得4-6个诺贝尔奖,在学术以外,他则是个不择不扣的凡人。但我们去关注爱因斯坦时,更应该关心的是天才科学家如何成长。而在方在庆的演讲中,则详细介绍了孕育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环境要素。而这些,也许正是我们需要或者亟待改善的地方。

                                             统筹:南都记者 陈实 周煦钊(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采写:南都记者 谭万能 实习生 袁珊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录入时间:2014/12/6 Hits: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