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首页 > 世运博文

    《墨子》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研究(孙明孝 高慧)



    孙明孝

    (枣庄学院 世界语博物馆,山东 枣庄 277160)


    摘要:《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涵盖学科范围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典著作,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不可多得的文化思想宝库。早在19世纪,《墨子》就已经成为世界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15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墨子》全译本或章节,涉及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朝鲜语(韩语)、日语、波兰语等,其中英译本较多。随着墨学的复兴,墨学的译介活动频繁,《墨子》的国际化传播力度和广度加大,但墨学在国际辅助语——世界语语境下的译介和传播研究不多,本文将在墨学复兴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墨子》的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展开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墨子》;墨学;世界语;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H91 世界语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墨学的复兴在学术界具有重大意义。在历史上墨学由“显学”地位衰退2000多年后重新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显学”。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墨子的理论和主张对当年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所发出的“正能量”,也表明了20世纪的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对“正能量”的需求和渴望。在墨学的国际传播中,不仅要观察墨学的外国民族语译介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也要观察墨学在国际辅助语的译介与其影响。在国际语言新秩序建立的呼声中,国际辅助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断显现,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应放弃墨学世界语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活动。幸庆的是日本社会学博士佐佐木照央教授自2013年以来坚持中国文化的世界语翻译和传播工作,他的第一个世界语译介成果就是《墨子》的翻译和研究,该成果于2017年9月以中世双语的版式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一、墨学的海外流传概况


    《墨子》最早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然后是欧美国家。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在公元前604年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有取自《庄子》《韩非子》等书中的文字,两宋之间,日本的藤原敦光也引用过《墨子》的资料。日本室町时代,《墨子》一书在日本就有了较广泛的传播。随着《墨子》全书在日本较广泛的传播,日本学者对《墨子》的较全面的阅读和研究也日渐兴盛。

    随着《墨子》在日本的传播,墨学在亚洲各国传播开来,墨子也最早被亚洲人所认知。墨学逐步在朝鲜半岛、越南、东南亚各国传播开来,1959年越南语《墨子》出版,1972年韩文版《墨子》由韩国明知大学出版部排印。深受《墨子》的影响,越南语培训机构多引用《墨子·辞过》“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的句子。韩国明文堂于1993年10月10日再版了金学主翻译注解的《新译墨子》。在中东地区,有人把西蒙·佩雷斯(1923年8月15日-2016年9月28日)看作以色列的墨子。

    欧洲人对《墨子》的关注,始于清朝中后期来华传教的英国圣公会牧师理雅格。理雅格把翻译儒家经典当作是传教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倾注了25年心血将《四书》、《五经》译成英文,名为《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分二十八卷,于1861~1886年在当时为英属殖民地的香港出版。在《中国经典》第二卷《孟子》译文前,用30多页篇幅讨论杨墨学说,并选译《兼爱》上、中、下三篇附后。此外,理雅格在其早期作品《中国人的天道与鬼神观》中,还介绍了墨子的“天志”和“明鬼”思想。

    进入20世纪后,欧洲学者们开始以学术观点看待《墨子》。1922年德国汉学家弗尔克(Alfred Forke)在柏林出版了《墨子》德文全译本——《社会伦理学家墨子及其门生的哲学著述》(Mêtides Sozialethikersundei-ner Schuelerphilosophische Werke)。该译本对弗尔克的朋友、德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布莱希特(1898~1956)产生很大影响,在布莱希特长达15年的流亡生涯中,弗尔克的这本德译《墨子》始终伴随着他,墨子的朴素辩证法和伦理学思想给布莱希特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做了大量读书笔记,这些随笔构成了后来的《墨翟,变经》(Meti Buchder Wendungen),又称《墨子成语录》。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分次出版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共七册,其中第二册第11卷,专门讨论了墨家的宗教实证论和科学方法论;第四册第26卷,详细介绍评论了墨家的测量学、力学、光学等知识,对墨子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欧洲学者有关墨子的研究论文还有:享利·马斯波罗在《董报》上发表的《墨子伦理学译注》(1927年8月);H·威廉姆斯的《墨子——中国的异教徒》(1927年);克利弗德·席姆普森、威伦斯·韦斯特伍德分别在《中国实录》上发表的《墨子与宿命论》(1931年10月)、《墨子著作中的宗教因素》(1931年9月);韦尔伯·H·龙的《墨子——宣扬兼爱的中国古代哲学家》(1934年8月)。

    匈牙利汉学家杜克义出版了由三卷组成的收藏集,其中涵括了中国古代哲学所有重要人物的作品(《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以及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大型作品中重要章节的匈文翻译版本。1977年波兰出版了《中国格言》一书,书中编译了孔子、孟子、老子、列子、庄子、墨子、公孙杨、司马迁、韩非子的格言,其中墨子格言有64条,2016年波兰华沙大学编译的波兰语、汉语双语对照《治国之道》一书由学术对话出版社出版,书中编录了《墨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部分章节,其中收录《墨子》的章节有“尚贤上”、“尚同中”和“天志上”。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哲学和文化在俄国繁荣,《墨子》和其他一些中国古典著作被翻译成俄语出版,这个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就是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中国问题学术委员会主席,俄中友协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墨学思想研究。

    2019年1月22日,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到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顾彬博士(Prof.Dr.Wolfgang Kubin)担任主讲,举办了题为《走进墨子的哲学》的讲座。顾彬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此次讲座顾彬教授首先为大家梳理了墨子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为观众们推荐了由自己最新翻译出版的《墨子》,这也是由他翻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系列丛书的第十本。

    墨学在全世界开花,涉及的语言广泛,墨子的译名也非常多,据佐佐木照央和检马奇教授收集的译名有MoziMociusMo TzuMoTseMoTsuMo ZiMo DiMicius MasterMoztsuMotziMotzeMo TsiMo-TiMo TeMoci等。


    二、世界语语境下墨学传播现状


    世界语是1887年波兰犹太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是目前使用

    最广泛的人造语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共通语,2017年教科文组织机关刊物《信使》开始使用世界语出版。

    世界语最早引入墨子一词的是全世界超民族协会编译的《世界语插图大词典》 这是一部世界语最权威的工具书,这本词典把墨子译为“Mozi”,而中国翻译家徐声越教授把墨子翻译为“Moci”,维基百科世界语版则把墨子翻译为:“Mozio”,显然,维基百科是遵循了世界语语法规则,在其音译后边直接加上一个名词词尾-o。

    随着墨子进入世界语,墨学也慢慢进入了欧亚世界语学者的视线。1957年日本北海道《蒲公英》(Leontodo)第18期油印小刊中提到了墨子。上世纪60年代波兰世界语者,牧师Franciszek Tokarz(1897-1973)曾经撰写《哲学家非攻的墨子》一文,并多次在卢布林、克拉科夫和华沙世界语俱乐部推介宣传墨子思想,文章发表在位于荷兰的国际天主教世界语联盟机关刊物《天主教希望》1964年第3期上。波兰卢布林大学检马奇教授重新整理后发表在1983年第一期《论坛小报》上。

    上世纪7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徐声越教授用世界语翻译了鲁迅编写的《非攻》并印发了单行本,1988年中国报道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和199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都介绍了墨子。

    2004年《国际在线》世界语频道介绍了卡洛查在他的《全世界声音》一书中收录了5首中国诗歌,其中一首介绍了墨子;2006年作者在枣庄市世界语协会和韩国首尔世界语文化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枣庄)国际世界语节上作了“走进枣庄,认识墨子”主题报告。2007年9月日本青年世界语组织机关刊物《青年》第78期刊登了《墨子和世界语》一文;2013年作者应邀在日本关东地区世界语大会上作了“和平思想家——墨子”的报告,国际世界语协会前领导机构成员、日本著名世界语者堀泰雄承担了日语翻译工作;2014年5月4日,佐佐木照央博士在第5届(枣庄)国际世界语节上作了“墨子——人民的圣人”的报告;201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语基础》把《古代思想家墨子》一文作为参考读物。2018年在日本奈良召开的日韩联合世界语大会上佐佐木照央博士作了“墨子的实践哲学——批判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学术报告。2019年4月27日,第9届亚洲—大洋洲世界语大会在越南岘港举行,枣庄学院编排的《止楚攻宋》5人独幕剧在大会举办的国际晚会上上演,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2012年首届日韩联合世界语大会在韩国城南举行,作者应邀参加了大会,在大会致辞中,作者在介绍枣庄学院时提到墨子思想和墨学研究,引起了部分专家的注意。日本社会学博士、埼玉大学教授、时任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委员会主席的佐佐木照央先生、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主任李永求教授会后专门与作者交流墨子思想。以枣庄学院墨学研究和世界语特色为由,李永求教授促成了韩国外国语大学与枣庄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多次访问枣庄学院。2012年佐佐木照央博士应聘到枣庄学院从事日语、世界语、俄语教学和中国文化译介和研究工作。在枣庄学院工作期间,佐佐木教授先后将《墨子》《庄子》和《荀子》翻译成世界语,其中《墨子》以中文、世界语对照版式于2016年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中国网》《中国报道》网,日本《世界语世界》网站、《小桥》杂志、俄罗斯《波浪》杂志给予了报道。国际世界语协会原领导机构成员堀泰雄用两个月时间看完《墨子》一书,并在世界语读书网 发表了《墨子》书评。2016年11月8日,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主席Mirejo女士到枣庄学院访问,她在访问报告中也提到了墨子。2019年5月17日,国际在线世界语频道在介绍王崇芳翻译的《庄子》一书时提及有关墨子的章节。

    墨学逐步进入人造语——世界语的语境里,但传播范围不大,其译介研究成果也不多。就佐佐木照央教授的《墨子》世界语译作而言,可谓是世界语文库中多了一份中国文化元素,无论对人造语——世界语的语言完善与发展,还是对在世界语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佐佐木照央《墨子》世界语译本的特点与不足

    佐佐木照央教授1946年4月26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直方市矿业家庭,1969年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2002年获得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90-2012年担任埼玉大学教授,退休后被聘为埼玉大学名誉教授。期间兼任一桥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大学的俄语、俄国文学、俄国思想史、世界语讲师。佐佐木照央教授大约于2002年开始学习世界语,并不断在日本世界语学会机关刊《东方评论》、关东世界语联盟机关刊《小桥》刊物上发表文章。曾当选为日本世界语学会评议会委员,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世界语运动协调委员会主席,2012年应聘到枣庄学院开展日语、俄语和世界语教学研究工作。在枣庄学院工作期间,开始研修中国文化,用世界语翻译了《墨子》《庄子》《荀子》等中国古典著作。其中《墨子》一书耗时5年翻译完成,由著名世界语者祝明义担任审稿,著名世界语诗人石成泰老师审定了部分稿件。该以中世双语的形式、书采用A4开本,共398页,于2017年9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日本著名世界语作家,国际世界语协会亚洲委员会前主席堀泰雄看完《墨子》一书后发表了题为《当今世界墨学再现的天才——佐佐木和世界语》的书评。文中说“这本书是世界语史上必藏必读的重要图书之一,它宣传了墨子思想,打开了世界语新天地。”同时对墨子的和平思想极其赞同,他在书评中还谴责了安倍“修宪”行径。

    笔者在《墨子》编校过程中,对佐佐木照央博士正确的理解、准确的翻译、优美的词句表示赞赏。堀泰雄先生也表达了赞美之意,他在书评中称赞佐佐木是天才,他断定,因为佐佐木先生懂英语、俄语和世界语,特别是佐佐木先生对中国古汉语的理解能力,因此才能对《墨子》有深入的理解。他举出《尚贤》里的例句:入国而不存士,则亡国矣。他坦言,如果没有佐佐木的翻译,他的理解是:Se ni eniras en iun landon kaj ne troviĝas tiu homo, tio signifas pereo de la lando (如果进入到一个国家,发现没有人,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灭亡了。),这就与原文差之千里。佐佐木的翻译是:Se, ekreginte regnon, oni ne estimas personecon, ja pereos la regno. 佐佐木不但用词少,采用了现代翻译方法,把“士”翻译为“personecon”(人格、人性),本书审稿人之一石成泰老师认为佐佐木对中国文化了解有误,“士”应该翻译为“Krelulo”(知识分子)。很多资料显示《墨子》所指出的“士”是“贤士”,即有德有才之人。而笔者认为墨子乃工匠出身,他力当为工匠说话,他所指的“士”应为“匠士”,应该翻译为Meiisto。而佐佐木则把这个“士”翻译为“personecon”,是对所有“士”的概况,就文化传播而言,这种翻译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兼爱”一词我们常见的翻译有:Universala Amo, Interamo, Komunista Amo,其翻译均可表达“兼爱”之意,但佐佐木教授采用了“Makroamo”,是个合成词,即由前缀“makro”和名词“amo”组成。“makro”是表示“大”、“长”、“宏观”和“大规模”之意,“Makroamo”能准确表达出“大爱”和“博爱”的含义。他在书的导言里详细介绍了他的用意。他说:“对墨子而言,爱不仅是恨的对立,而且反对狭隘的爱。” 墨子所提倡的爱是广义的,是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之爱。堀泰雄认为佐佐木的翻译极佳,世界语翻译得精准到位,表达了墨子的世界和平和博爱天下的思想。还有“非攻”一词的翻译,这个本来是动词的词,佐佐木和徐声越教授都把它翻译成名词,徐声越教授在鲁迅的小说《非攻》里翻译为“Neagresisto”,佐佐木教授翻译为“Neagresado”。他们都采用了合成词的翻译方法,一个是表示“侵略者”的名词、一个“不要侵略”的动名词,佐佐木还加上表示持续的后缀-ad-,就更加表现出“不要不断侵略”的含义,这种翻译更加表现出世界语的灵活性。佐佐木教授在其他中国特定文化词汇上,比如:“仁”“义”“孝”“忠”“礼”等方面都能准确表达。

    当然,作为第一本《墨子》世界语全译本,尽管凝聚了译者5年的心血,但书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书中将“乡长”翻译为“vilaĝestro”(村长)不妥,这个合成词由“vilaĝo”(村)和“estro”(行政长官,首长)组成,很明显,就是“村长”之意。中国的行政单位“乡”管理者几个村或者更多,因此“乡长”应译为“vilaĝarestro”,“-ar-”就能准确表示多个之意。佐佐木教授将“七患”译为“sep malsanoj”,把“患”译成“病”,“患”忧也,是忧患和病患之意,书中所指应该患得患失的担心,是前置或预防行为,“malsano”是“病患”,是一种结果,笔者认为“七患”应译为“sep timoj”。关于“国”的翻译,墨子所处的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都是诸侯争霸或封疆国,佐佐木教授对“国”一词的翻译多采用了“regno”一词,但书中还有“lando”或者“landestro”的词汇出现,这样与“regno”不对应,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还有很多特定词汇的翻译还不尽统一,如:君子(sinjoro,noblulo)、王公大人士君子(reĝo, duko, estro-sinjoro)、诸侯(landestro, princo,princo-landestro,princoj-landestro,dukoj-landestroj)、国君(distrikt-estro, land-estro)等。此外,有些词汇的翻译还有待商榷。


    四、结论


    进入后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优秀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指日可待,世界通用语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教科文组织机关刊《信使》在采用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后,又增加了葡萄牙语和世界语,波兰和克罗地亚政府把世界语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现。在中国文化民族语译介之花盛开之时,世界语中国文化的传播功能不可小觑。《墨子》的世界语译介和国际传播研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语语境下的国际传播课题也是一块有待开发处女地,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研究找出一条中国文化在世界语背景下的传播之路,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参考文献

    [1]Elzbieta Brzozowska.治国之道(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M].华沙:wydawnictwoakademickie,2016.

    [2] Mieczysław Jerzy Künstler. Aforyzmy chińskie[M].华沙:Państwowy Instytut Wydawniczy,1977.

    [3]孙明孝、佐佐木照央.墨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

    [4]庄庭兰.论墨学在日本的传播[J].历史教学问题,2013.(3).

    [5]王崇芳.世界语汉语大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6]孙明孝,李慧.世界语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

    [7]Plena Ilustria Vortaro de Esperanto[Z].ParizoSAT,2015.



    Research in the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Esperanto Version of Mozi


    SUN Mingxiao  GAO Hui

    (Esperanto Museum, Zao Zhuang University, Zao Zhuang 277160, China)


    AbstractMozi is a Chinese classical work with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t is a valuable treasury of cultural ideas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history. As early as in the 19th century, Mozi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field of Sinology. For more than 150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cover-to-cover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of several chapters of Mozi in the world, including English, French, German, Russian, Korean (Korean), Japanese, Polish versions, etc.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se versions are English versions. With the revival of Mohism,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Moh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pread of Mozi has in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ozi in the context of Esperanto. The thesis will review and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Esperanto version of Mozi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vival of Mohism.

    Keywords:Mozi; Mohism; Esperan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孙明孝(1964- )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世界语博物馆馆员、大专,主要从事世界语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资助:

    枣庄学院校级科研基金 课题名称:《墨子》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7ZX09

    原载: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

    录入时间:2020/6/28 Hits: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