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藏品展示

    1930年上海出版合作社出版的钟宪民翻译的《阿Q正传》

    藏品编号:0400212002878 藏品来源:捐赠 入藏时间:2019.11.12
    捐赠人:沈小西 移交人:- 藏品年份:1930
    藏品质地:纸类 完好程度:完好 藏品级别:待认定文物
    藏品规格:- 藏品数量:1

    《阿Q正传》的世界语版,钟宪民译,上海出版合作社1930年2月出版,32开,86页。

     此书出版以后又再版过两次。最后一次是1941年5月重庆世界语函授学社出版的第三版。

      译者钟宪民,1910年生,浙江崇德石门湾人。原是上海南洋中学学生,曾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编过《世界语栏》。翻译《阿Q正传》时,也只有20岁,他与鲁迅早有交往,在《鲁迅日记》中可以见到他与鲁迅交往的记载。如1927年1月15日载:“晚真吾为从学校执来钟宪民信,十日石门发”;同月24日载:“下午寄钟宪民信”;1929年4月16日载:“得钟宪民信”;两天后的18日又载:“午后复钟宪民信”。可以推想,钟宪民用世界语翻译《阿Q正传》是得到鲁迅首肯的,但不知为什么书籍出版后却没有给原著者鲁迅一本。

      20世纪,世界语运动在中国方兴未艾,不少文学青年都是世界语学习者,最著名的当属巴金,当时鲁迅身边就有一些文学青年是世界语学习者,如王鲁彦、向培良、荆有麟等人。钟宪民是在胡愈之、巴金、索非主持的上海世界语学会学习的世界语。他从1927年就开始致力用世界语向外介绍中国文学,还翻译了《郭沫若先生及其文学作品》(合译)、郭沫若的话剧《王昭君》以及李辉英等人的《归来》和刘盛亚的《小母亲》。

      钟宪民还从世界语转译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其中有尤利·巴基的长篇小说《牺牲者》(1934年)、短篇小说集《波兰的故事》等,特别是翻译的波兰作家奥西斯歌的长篇小说《马尔达》(又译作《孤雁泪》、《玛尔旦》、《北雁南飞》)影响最大,1929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到上世纪40年代又出了4个版本。

      1929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科聘请钟宪民为世界语干事。其后,他长期在国民党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


    点击:8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