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首页 > 世运博文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商艺)

    作者与东亚青年研讨会合影留念

    古老的地球,孕育了世界上众多的文明。纵然有着山川、戈壁、森林与海洋的阻隔,各种文明却始终能够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流互鉴。世界语翻译工作,表面上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实质上可以看做是对另一个民族思想、文化上的认知。

    在世界语翻译历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由各国世界语者用世界语翻译的本民族文学作品。比如宫本正男的《日本世界语简史》,塞尔维亚的传说《金苹果树与九只雌孔雀》,还接触到了匈牙利、俄罗斯、印度、伊朗等地的文学作品,它们跨越了东方与西方,跨越了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宛如一条人类文明交融沟通的大动脉。如何把这些体现着世界语译者本民族独特文化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对于译者来说是极有意义又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在翻译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对于译者而言,最难的并不是作品中晦涩难懂的语句,而是文本背后所蕴含的迥异于中华文明的异域思维。以前在翻译日本与南亚的文学作品时,感觉文本的表述虽然与中式表达有着差异,但是努力思考后总是能够找到非常地道的汉语来进行表述。但是在翻译欧洲的文学作品时,由于欧洲人作品主要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居多),在这些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再加上世界语译者用地道的西方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在翻译匈牙利的小说时,我改变了翻译方法,在通读几遍以后才开始进行翻译。而且,西方文学作品包括各国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些本国的独特典故,所以作为译者,不仅要提高母语水平,更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语翻译的过程也是文明的交流互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主动学习吸取各文明之长,努力达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作者近影


    《彩绘丝绸之路》的翻译工作,是与以往的翻译工作截然不同的。这一次,我们需要把汉语翻译为世界语。看着手中的汉字文稿,我心潮澎湃: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明都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中国的汉字却穿越了时间的侵蚀,作为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未断流的文明,不论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正是一个个方块字如砖石一样,构筑起中华文明的殿堂,生生不息,传承有序。而我们要将这汉字所记载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靠着世界语,能够让不同的时空实现信息传递,让“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的人们得以心灵相通。所以我自豪,因为这也是一个世界语者传承中华文明的努力与决心。

    无论是把外国的文学介绍到中国,还是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作为译者我认识到:文明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在彼此的交流互鉴中,便能创造出新的高度。要实现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我一直在努力。

    作者系济南某中学教师

    2021.7.28


    录入时间:2021/9/4 Hits: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