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运博文我与世界语二三事(孙玉斌)
作者近影
作者首次在世界语博物馆学习世界语
世界语,在大学自选课之前,我甚至都没听说过这门语言。能选到这门课程也非常有意思,究其原因,还可以说非常巧合或者非常搞笑——在电脑和网速的双重打击下,理科类的课程没有了。 这对理科生来讲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我在那时候又对各种人文类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在选择了《日本文化基础》之后,眼睛瞄向了语言类。 我有个习惯,挑课程时先挑老师,一个好老师对所学内容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毕竟,除了对各种文化,我对其他国家的人也十分好奇,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老师更是来自不同国家。但是理科生主要做研究,接触到国外老师的机会不多。这时,选修文学类的选修课就成了最好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我直接点进最后一页,看任课老师名字,看到了“佐佐木照央”老师的名字,单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一个日本人。 接着,我的眼睛瞄向课程。 “世界语是什么?”我对舍友大声说。 “不知道啊,你可以查查。” 我去百度,去360,去搜狗。那时候世界语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宣传广度,搜是搜到了,但是介绍很不详细。 “只知道是一门语言,创始人是波兰的柴门霍夫。”我向下看,百度里就这点东西,连举例都没有。 有舍友趴过来看了一眼我的电脑。 “哦,是一个日本人开的课程。” “我想选。”我看了看选课人数,选满是35,现在才是个位数,加上我也凑不到10,“但是我又怕考试太难了。” “选嘛选嘛,我也很好奇,你选了我们也要去听。” “什么啊,那我也去。” “你们要干嘛,我也要去!” 舍友们都凑过来,盯着我把鼠标移到选择的位置,点了一下。 这就是我和世界语的初识。
和同学们交流选修课都是在所难免的,在我说我选了一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世界语”之后,他们看我的眼神都奇怪了。 “你选了一门语言课?” 在好多人看来,理科生想搞人文语言类的东西,有点匪夷所思,按照隔壁宿舍某位同学的话来说“理科要学的理论那么多,还妄想接触以后用不到的各种新东西,太多余了吧”。 她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我确实可能做了多余的事,但我同时还选修了日语课,虽然以后也用不上,这完全是兴趣使然。 原因只有一个,我喜欢,并且会全力追逐我所喜欢的。 开课前,我闲得没事,去淘宝上搜世界语,还真让我在旧书店搜到一本《汉语•世界语词典》,1985年出版的。 我放到了收藏夹里,老板接着就给我发消息,说就剩这一本了,想要机不可失,赶紧下单。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年纪小总是稀里糊涂的,想法也很简单加天真,选了就去上。 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我们的课程安排在礼拜一的晚上。 但是在我和一群同样选了世界语的同学们在选修课教室从上课坐到下课,老师还没出现时,我就意识到了好像没这么简单。 没人通知我们这节课不上啊! 算了算了,放学了,走吧。 下个礼拜同一时间,我们再次齐聚在世界语教室。 这次我们的任课老师来了,佐佐木照央老师是一个和蔼的日本人,说着一口带着日本腔调的中国话,有点滑稽。 他向我们介绍世界语,并且介绍说,这是枣庄学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设世界语课程。 生命中有很多第一次,此刻,我又增加了一个“第一”,真是非常荣幸了。 学习就这样按部就班进行着,从一开始的我接触世界语,了解世界语,到我熟悉世界语。认识的人也从一个班里,一个学院,扩展到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总有那么一群和我同样喜爱世界语、热爱世界语的人。 或许,有人和我一样,起初只是好奇做驱动,后来,兴趣变成燃料,热爱是动力,我们乘坐在世界语这条大船上,一往无前。 再后来,我也参加过各种世界语活动,宣传我所热爱的东西,也参加过世界语协会举办的植树节,以及各种聚餐,沙龙。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他的结尾,我和世界语之间也一样,我迎来了毕业。在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了那本《汉语世界语词典》。 这是本很有纪念意义的书,他代表着我和世界语的结缘。 我拿着书思量半天,决定把他捐给枣庄学院的世界语协会,可能价值并不大,但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使用它。 直到现在,我毕业离开学校两年,我仍然没有放弃学习世界语,bilibili里的世界语课程我刷了不下五遍,从学校带走的书籍也经常翻看,不管是佐佐木老师发的一开始还不成体系的世界语入门小册子,还是后来逐渐完善的《世界语基础》,我仍在不停地学习,不一定非要使用,只是兴趣使然。 Esperanto estas bela lingvo, mi sxatas Esperanton. 世界语是美丽的语言,我喜欢世界语。 赞美世界语! 作者系山东世界语俱乐部会员,广饶县第一中学教师 录入时间:2021/10/21 Hits: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