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运博文再赴枣庄:在世界语的星河里遇见温暖与感动(包霖)人生的旅程,总是充满着奇妙的缘分。这已是我第二次踏上枣庄这片土地,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交流的向往,满心期待地奔赴这场与世界语的盛宴。
枣庄,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因“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而闻名遐迩,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着无数人的敬意与热血。清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石榴汁,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甜蜜滋味。而如今,“世界语”让枣庄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也让枣庄学院声名远扬。这里拥有“全世界唯一的世界语本科专业”和“全世界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这两项美誉,不仅是枣庄学院的骄傲,更彰显着世界语文化在这里蓬勃生长的力量。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科技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意义深远。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博物馆建设研究专家孙明孝教授率领的团队,以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让这座博物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刘大为同志高度赞誉的“孙明孝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次历时一年多精心筹备的“世界语译介与传播学术会议”,更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与热情。一百多位线下线上的世界语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邓肯教授等6个国家的7位领导在线上致辞,大会收到来自巴基斯坦、巴西、波兰、德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以及国内世界语组织及个人的38份贺信、贺词。近70位线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简约而隆重的开幕式。枣庄学院高峰书记、丛海林校长,以及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秘书长陈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字里行间满是对世界语事业的殷切期望与坚定支持。
随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讲轮番上演,带领我们走进世界语那独特而神奇的世界。韩国朴基完教授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世界语译介的意义与国际影响》,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通过世界语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弓晓峰院士分享《红楼梦》的世界语翻译艺术,展现了经典名著在世界语语境下的别样魅力;科普专家朱利荣探索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语传播渠道,为文化交流搭建起新的桥梁;世界语文史专家胡国鹏浅谈中国儒家经典的世界语翻译,挖掘着传统文化与世界语融合的深刻内涵;孙明孝教授带来《墨子》的世界语译介与国际传播研究,彰显了中国古代智慧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价值;意大利亚历山德拉.马德拉教授(莎莎)讲述叶君健的世界语译介与创作,让我们领略到这位翻译家的卓越成就;韩国崔挽源教授分享中韩世界语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传递着不同国家世界语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两年前,我有幸结识莎莎教授,并与她成为朋友。今年5月31日到6月1日,她随枣庄学院世界语代表团访问桐庐,参加桐庐县世界语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交流活动。
于我而言,莎莎教授的讲演让我尤为关注,几乎全程录制倾听。这背后,有着特殊的“任务与使命”。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世界语翻译家叶君健与中国漫画家叶浅予、英国作家奥登与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之间的交集。叶浅予大师1938年的抗战漫画代表作《为仇恨而生》,神奇地出现在英国小说《战地行纪》封面上,这一发现令我激动不已,也让我陷入了无数个难眠的日夜。叶浅予是我们桐庐人,他的老家与我爷爷家相距不过几分钟路程,与我两位小外公邱关瑾、邱严也十分熟悉。叶老晚年定居在我工作单位桐庐茶厂附近的桐君山脚,他的桐君山故居和叶浅予艺术馆,是我常常前往的地方。今年,恰逢叶浅予大师逝世三十周年、桐庐建县1800年,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抗战胜利80周年,这些特殊的节点,让我对叶浅予大师的研究更添一份使命感。 在桐庐期间,莎莎教授专程前往叶浅予艺术馆参观调研,她发现馆内竟无叶浅予抗战代表作《为仇恨而生》的相关介绍,而这正是她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回程后,她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桐庐之行》,我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刊登在6月17日的《今日桐庐》报上。文章中提及的叶浅予漫画出现在英国小说封面一事,引起了桐庐县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我也因此肩负起这个充满挑战的课题,立志在9月3日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此,衷心感谢莎莎教授和李博川老师给予我的实质性帮助,也铭记着北京市世界语协会会长、原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于建超大姐的谆谆教导:“包会长,这个叶浅予抗战漫画课题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祝成功!”
会议期间,大家一同参观了令人震撼的世界语博物馆,馆内6.5万件藏品,每一件都诉说着世界语发展的故事,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与热爱。我向博物馆捐赠了8份世界语邮品、两份《今日桐庐》,以及有作者董利荣老师签名的《桐庐简史》(特别感谢桐庐县档案馆的慷慨提供),并与其他十多位代表一同接受了捐赠荣誉表彰。孙明孝教授再次热情表示,愿意以大馆帮扶小馆,对我们桐庐的世界语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并捐赠镇馆之宝。这份情谊,令我感动不已,我们期待着在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深入洽谈合作事宜,虚心向孙明孝教授及其团队学习。在早餐时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中,内蒙古世界语协会秘书长白日升先生提议,将我们桐庐世界语博物馆命名为“世界语民间交流博物馆”,我深感这个名字更加贴切,也为这份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而欣喜。
此次枣庄之行,我收获满满,或许称得上是会议的最大受益者。枣庄世界语全体同仁热情诚恳的待人之道、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细致周密的工作作风,都堪称超一流,给我带来了诸多启迪。孙明孝教授赠予我的珍贵“私货”,我定会倍加珍惜,从中汲取知识与力量。大会为我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交友的宝贵平台,我有幸得到首席播音员赵建平老师的语音辅导,在李忠民老师的指导下学习AI智能世界语汉语翻译,与“中国通”崔挽源教授进行汉语世界语混杂的有趣交流,和弓晓峰院士共同回忆1985年赴昆明参加第一届中国世界语代表大会的难忘情景,还向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陈吉秘书长及姜艺涵、苟馨月汇报桐庐世协工作,分享桐庐分水笔杆厂的明星产品。开幕式上,世界语海归龙云霞与世界语班吴朝阳、刘妙雪那深情的贺信贺诗朗诵,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 英雄的枣庄,温暖的世界语者之家——枣庄学院,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让我难以忘怀。我知道,未来,我一定还会再来,赴一场又一场与世界语的美好之约。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桐庐县世界语协会会长包霖
录入时间:2025/7/6 Hits:142 |